时间: 2025-04-23 06: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31:06
词汇“周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进行推断和解释。
“周遗”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周朝的遗留物”或“周朝的遗迹”。在这里,“周”指的是**历史上的周朝,而“遗”通常指遗留、遗迹或遗产。
由于“周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历史学或考古学领域,它可能被用来指代周朝的文化遗产或历史遗迹。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古代文明或历史的延续。
“周遗”的词源直接关联到历史上的周朝。周朝(公元前104年-公元前25年)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与之相关的词汇往往带有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在**文化中,周朝被视为礼仪之邦,其文化遗产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提及“周遗”可能会唤起人们对古代文明和传统价值的尊重和怀念。
提到“周遗”,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历史的沉淀以及文化的传承。这种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的珍视。
由于“周遗”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它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较为有限。然而,对于历史学者或文化爱好者来说,这个词汇可能是他们在研究和讨论周朝文化时的重要术语。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周遗”来表达对古代文明的敬仰:
古道边,周遗静立,
千年风霜,见证了时光的流转。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青铜器、石碑或城墙,这些都是“周遗”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钟声或战鼓声,这些都是与周朝相关的历史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周遗”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古罗马遗迹”或“古埃及文物”可以提供类似的跨文化比较。
“周遗”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词汇,它不仅承载了历史信息,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尊重和怀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