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3:08
“周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声音的回响或回声,特别是在山谷或空旷地方的声音反射。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的悠扬和回荡。
在文学作品中,“周遮”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中的声音效果,如山谷中的回声,增强场景的生动性和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特定声音效果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声学或音乐学中,“周遮”可能被用来描述声音的物理特性。
“周遮”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声音的反射和回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自然景观的描绘常常包含声音的元素,如山水诗中常提到的“鸟鸣山更幽”,“周遮”一词的使用也体现了这种对自然声音美的追求和欣赏。
“周遮”一词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联想到自然的美和宁静的氛围。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声音的记忆和情感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听到山谷中自己的回声,那种声音的周遮让我感到与自然的亲密连接,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宁静和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周遮”:
山谷深处,风声周遮,
溪水潺潺,回响不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谷的画面,声音在山壁间周遮回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具有回声效果的音乐,如山谷中的风声或水声,增强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cho”,用于描述声音的反射和回响。不同文化中对声音的描述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周遮”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物理特性,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遮】
(形声。从辵(chuò),庶声。本义:阻挡;拦阻)。
同本义(使不通过,使中途停止)。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 《吕氏春秋》-子不遮乎亲,臣不遮乎君。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遮豪民于道。
【组词】
遮影、 遮止、 遮迭、 遮路、 遮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