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35
“渊思寂虑”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渊思”和“寂虑”两个词组成。其中,“渊思”指的是深邃的思考,“寂虑”则指的是静默的思索。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进行深刻而静谧的思考,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独处时对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深入的、不间断的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渊思寂虑”常用来描绘主角在面对重大决策或人生难题时的内心活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或学术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深入的学术思考。
同义词:深思熟虑、沉思默想、冥思苦想 反义词:轻率行事、草率决定、心不在焉
“渊思寂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文人的书写和思考惯。在古代,文人常常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创作,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
在**传统文化中,深思熟虑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决策和创作过程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思考深度和质量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夜晚、孤独和内心的平静。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反思和内心探索的兴趣。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使用“渊思寂虑”来形容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一个安静的周末,我独自思考了很久,最终做出了决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渊思寂虑”来描绘一个诗人在月光下独自思考的场景:
月光洒在书桌上,
诗人渊思寂虑,笔尖轻触纸张。
心中的诗句,如泉水般涌出,
在静谧的夜,谱写生命的篇章。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书房,柔和的灯光下,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眉头微皱,似乎在深思。听觉上,可能伴随着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 contemplation”或“profound reflection”,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深思熟虑的意境。
“渊思寂虑”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思考的状态,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深度思考的重视。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使沟通更加精准和富有文化内涵。
体已康矣,志已壮矣。渊思寂虑,默想曩昔之艺业,可温习乎?
1.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渊,回水也。 、 《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 、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 《易·乾》-或跃在渊。
【组词】
渊环、 渊洑
2.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3.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
4.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