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2:35
悼词:悼词是指在悼念仪式上,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敬意和追忆而发表的讲话或书写的文字。它通常包含对逝者生平的回顾、对其品德的赞扬以及对其家属的慰问。
悼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悼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哀悼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悼词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演变。在古代,悼词可能包含更多的*元素和传统俗,而现代悼词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人文关怀。
悼词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悼词通常带有一种庄重、哀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对逝者表示敬意和怀念。
在个人生活中,悼词可能出现在亲友的葬礼上,通过悼词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其家属的慰问,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社交的礼仪。
在诗歌中,悼词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艺术性,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
悼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葬礼上的黑白色调、哀乐和沉重的氛围,以及人们低头默哀的场景。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悼词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的葬礼中,悼词可能包含更多的**元素和对逝者灵魂的祈愿。
悼词作为一种表达哀思和纪念的文辞,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慰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情感价值和社会意义,帮助人们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尊严。
1.
【悼】
(形声。从心,卓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 、 《国语·晋语》-隐悼播越。 、 《周书·谥法》-恐惧从处曰悼。 、 张衡《西京赋》-怵悼栗而耸兢。 、 《诗·桧风·羔裘》。注:“动也。”-中心是悼。 、 陈寿《三国志》-心栗手悼,书不成字。
【组词】
悼栗、 悼慑
2.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