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7:58
“灾虐”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灾”和“虐”。其中,“灾”通常指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如洪水、地震、战争等;“虐”则指残酷、暴虐的行为。结合起来,“灾虐”可以理解为指代那些造成极大破坏和痛苦的灾难性**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灾虐”常用来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深重苦难,如“战火连天,灾虐遍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重大灾难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灾害管理等,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和分析特定的影响和后果。
同义词:灾难、苦难、浩劫、灾祸 反义词:福祉、繁荣、和平、安宁
同义词中,“灾难”和“灾祸”更侧重于本身,而“苦难”和“浩劫”则更多地强调了带来的后果和感受。反义词则表达了与“灾虐”完全相反的状态和情感。
“灾”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最初指自然灾害,后来也指人为的祸害。“虐”字则源自“虐待”的意思,后来扩展到指任何残酷的行为。两个字结合成“灾虐”,强调了灾难的残酷性和破坏性。
在**文化中,“灾虐”常常与天命、因果报应等观念联系在一起,认为灾难是上天对人类行为的惩罚或警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和反思历史上的重大灾难,以及它们对社会结构和人类心理的影响。
“灾虐”这个词带有一种沉重和悲痛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痛苦、失去和绝望。它可能引发对受灾者的同情和对灾难原因的深思。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历或目睹过重大灾难,如地震、洪水等,可能会深刻体会到“灾虐”这个词的含义和情感重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无边的灾虐中,星光依旧闪烁,希望不曾熄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受灾的人群,或是救援人员在努力工作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嚎、警报声或是救援车辆的呼啸。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atastrophe”或“calamity”,德语中的“Katastrophe”或“Unheil”,都与“灾虐”有相似的含义,强调了灾难的严重性和破坏性。
“灾虐”这个词深刻地描绘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和人为灾难时的无助和痛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反思这些重大**,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和预防可能的灾难。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虐】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hǔ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虐,残也。 、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 、 《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组词】
虐世、 虐人、 虐暴、 虐焰、 虐行、 虐刻、 虐烈、 虐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