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1:55
应县 是山西省的一个县,位于山西省北部,隶属于朔州市。应县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而闻名,尤其是应县木塔(佛宫寺塔),是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应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名称可能与古代的地理、政治或文化因素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县作为一个地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应县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其木塔,不仅是建筑学的瑰宝,也是文化的重要象征。应县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提到应县,人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对古老文化和历史的敬畏感,同时也可能联想到宁静的乡村风光和淳朴的民风。
个人可能会有参观应县木塔的经历,或者在历史学*中了解到应县的相关知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应县木塔,千年风霜,见证了岁月的长河,静默中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历史建筑或地理标志也会受到类似的重视和保护,如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
应县作为一个地理名称,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县】
系挂。
【引证】
《说文》。-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 、 《国语·晋语》。注:“缢也。”-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縣。 、 《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 、
【组词】
县令、 县车
维系;拴系;系联。
【引证】
《淮南子·本经》-县联房植。 、 《礼记·檀弓》-县棺而封。
【组词】
县绝、 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