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4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48:17
外裔: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具有外国血统或出身的人,尤其是在他们的祖先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代那些在非出生国长期居住并融入当地社会的外国人或其后代。
在文学中,“外裔”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复杂身份和归属感问题,如在移民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简单地指代一个人的血统或背景。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它可能被用来研究文化融合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同义词:外籍、异国血统、移民后代 反义词:本土、本国血统、土生土长
“外裔”一词源自中文,由“外”(指外部或外国)和“裔”(指后代或血统)组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的增加。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外裔”这个词可能涉及到身份认同、文化适应和社会接纳的问题。它反映了社会对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态度。
这个词可能引发对归属感、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情感。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可能象征着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带来身份认同的困惑和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与个人的家族历史、旅行经历或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经历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异国的土地上,外裔的灵魂编织着双重的梦,一重是故乡的月光,一重是新土的晨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展示不同文化元素融合的视觉艺术作品;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融合了多种文化音乐元素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aspora”或“ethnic minority”,它们在描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群体或少数族裔时有所不同。
“外裔”这个词在描述个人或群体的身份和文化背景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精确性,也揭示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多元文化的世界。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裔】
(形声。衣袖。也指衣裳的前襟。本义:衣服的边缘)。
同本义 。也泛指边沿。
【引证】
《楚辞》-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组词】
裔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