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07:24
词汇“御像”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日语词汇“御像(おぞう)”,在日语中指的是神社或寺庙中的神像或佛像。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御像”字面意思是指尊贵的神像或佛像,通常用于或文化语境中,表示对神灵或圣像的尊敬。
在文学中,“御像”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庄严的场景,如神社中的神像或寺庙中的佛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或文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艺术史,可能会更频繁地使用这个词汇来指代特定的**艺术品。
同义词:神像、佛像、圣像 反义词:(由于“御像”本身带有尊敬的意味,反义词可能不太适用)
“御像”可能是从日语中的“御像(おぞう)”借用过来的,日语中的“御像”源自对神像或佛像的尊称。
在日本文化中,神社和寺庙中的御像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会定期参拜以示尊敬。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御像”具有深厚的**和文化意义。
对于信仰者来说,“御像”可能唤起敬畏和虔诚的情感。对于艺术爱好者,它可能引发对精美雕刻和艺术价值的赞赏。
(由于“御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可以想象在参观神社或寺庙时的体验)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御像”来描绘一个宁静而神圣的场景,如: “晨曦中,御像静立, 金光洒落,神圣不可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神社,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御像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听觉上,可能是远处钟声的回响,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在不同的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于指代各自中的神圣形象,如教中的“圣像”(Icon)。
“御像”这个词汇虽然在中文语境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艺术品的尊重和敬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和艺术传统。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