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6:12
词汇“御仙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神话传说中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御”、“仙”和“带”三个部分来理解。
综合来看,“御仙带”可能指的是一种由仙人所使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带状物品,或者是用来控制或侍奉仙人的工具。
由于“御仙带”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它可能更多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例如,在描述古代帝王或贵族与仙人交往的场景中,可能会提到“御仙带”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物品。
“御仙带”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道教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词汇可能逐渐从日常语言中淡出,但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文化传承中仍有所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仙人和仙界常常被描绘为超脱尘世的存在。因此,“御仙带”这样的词汇可能承载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敬畏。
提到“御仙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高贵和超凡脱俗的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古代神话和仙境的想象。
由于“御仙带”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但如果在一个以古代神话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玩家可能会使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装备或能力。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将“御仙带”作为一个关键物品,赋予它特殊的魔法或象征意义,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或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
想象一条闪耀着光芒的带子,伴随着轻柔的仙乐,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可以增强“御仙带”这一词汇的神秘感和美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北欧神话中的“命运之带”或希腊神话中的“神之腰带”,它们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功能。
“御仙带”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仙人和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和崇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仙】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僊,长生迁去也。 、 《汉书·郊祀志》-求僊人羡门之属。 、 《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仙圣为之臣。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