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0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01:19
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司马子良生了个很凶猛的儿子斗越椒,令尹子文不喜欢这孩子,说他有狼子野心会灭了全族。后来斗越椒做了司马,他杀死堂兄子扬继任令尹,暗中扩军反叛,被楚王打败,灭了若敖全族
1.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2.
【敖】
(会意。从也,从出,俗字作遨。本义:漫游;闲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敖,出游也。 、 《礼记·曲礼》-敖不可长。 、 《诗·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 《商君书·垦令》-民不敖,则业不败。 、 《汉书·食货志》-邑亡敖民。 、 《汉书·丙吉传》-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
【组词】
敖民、 敖翔
3.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
4.
【馁】
(形声。从食,委声。本义:饥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餒,饥也。 、 《广雅》-餒,饥也。 、 《三苍》-餒,饿也。 、 《王纯碑》-闵其粥糜冻餒之患。 、 《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 、 《左传·襄公二十年》。注:“饿也。”-吾有馁而已。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馁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冻馁之患。
【组词】
馁殍、 馁疾、 馁毙、 馁馑、 馁士、 馁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