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1:48
导示 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引导和指示的行为或过程,用以帮助人们理解如何进行某项活动、找到某个地点或理解某个概念。它强调的是通过明确的指示或引导来帮助他人。
导示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导”和“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导”意味着引导或带领,而“示”意味着展示或指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导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导示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明确的导示被视为尊重和帮助他人的表现,而在其他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自我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
导示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和帮助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清晰的方向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减少困惑和不确定性。
在日常生活中,导示可以体现在各种情境中,如在工作中指导新员工、在旅行中帮助他人找到目的地,或在家庭中教导孩子如何完成某项任务。
在诗歌中,导示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方向:
生活如迷宫,导示如星光, 指引我前行,不迷失方向。
导示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地图上的箭头、路标、导航系统的语音提示等视觉和听觉元素,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导示形式。
在英语中,与“导示”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guidance”或“instruction”。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都是提供帮助和指导。
导示 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沟通和帮助他人的基本行为。理解和正确使用导示,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任务。
1.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