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4:35
“乐善好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愿意做好事,而且对正义有着深厚的追求和热爱。
在文学作品中,“乐善好义”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如在古典小说中描述侠客或英雄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行为或性格。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道德行为和社会正义。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仁心仁术”更侧重于内心的仁慈和行为的善良,而“乐善好义”则强调对正义的追求。
“乐善好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保持了其核心意义,但在使用上可能会有所变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在**文化中,“乐善好义”与儒家提倡的“仁爱”和“正义”紧密相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行善积德,追求社会正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私、奉献和正义的形象。它影响我对于道德行为的看法,鼓励我在生活中也追求乐善好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在学术上指导我,还经常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他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乐善好义”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乐善好义心,照亮黑暗路。行善不求报,正义心中驻。”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帮助需要的人,画面温暖而感人。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首温馨的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善良和正义的赞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hilanthropy and justice”,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传达了类似的乐于行善和追求正义的概念。
“乐善好义”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提醒我在生活中追求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行为。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其在文化和道德层面的深远意义。
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明·宋濂《龙渊义塾记》:“陈京兄弟,~,以助其成。”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