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4:56
均等: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数量、程度、质量等方面相等或平衡,没有差异。它强调的是一种平等或公平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分配、机会、待遇等方面的平等。
“均等”一词源自汉语,其构成部分“均”和“等”都含有平等、相等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均”已有平均、平等的含义,而“等”则表示等级、相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均等”,强调的是一种平衡和相等的状态。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均等”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它体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尤其是在资源分配、教育机会、社会地位等方面。在现代社会,均等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法律、政策制定中,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均等”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公平、正义,以及对不平等现象的反抗。在个人层面,均等的理念可能激发人们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需要均等情况的场景,比如在团队项目中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均等的发言权和参与机会,或者在家庭中公平分配家务劳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均等”:
在爱的花园里,
每一朵花都渴望均等的阳光,
不分高低,不问过往,
只为那平等的温暖,
绽放在心房。
在英语中,“均等”可以对应为“equality”或“parity”。在不同的文化中,虽然词汇不同,但对均等理念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均等”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含义,而且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个人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均等”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公平、平等的理念。
1.
【均】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均,平也。 、 《周礼·小司徒》-乃均土地。 、 《周礼·序官·均人》-土均。 、 《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 、 《论语·季氏》-而患不均。 、 、 诸葛亮《出师表》-性行淑均。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霜露所均。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有无不均。
【组词】
均壹、 均浃、 均人、 均徧、 均辨、 均平、 均遍、 均种
2.
【等】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等,齐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