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4:03
哀飒(āi sà)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哀”表示悲伤、哀愁,“飒”则有凋零、凄凉的意味。结合起来,“哀飒”形容一种悲伤而凄凉的氛围或情感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哀飒”常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如落叶、凉风,传达出一种季节变迁带来的哀愁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的情感或场景时,仍能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在专业领域,如文学批评或艺术评论中,可能会用“哀飒”来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色彩。
同义词:凄凉、悲凉、哀愁 反义词:欢快、明媚、生机勃勃
“哀”字古已有之,表示悲伤;“飒”字则源自古代汉语,形容风声或凋零的样子。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哀飒”这个词汇,用以形容一种特定的情感或氛围。
在**传统文化中,秋天常被赋予哀愁的色彩,因为它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开始。因此,“哀飒”这个词在描述秋天或与之相关的情感时,尤为贴切。
“哀飒”这个词给人一种深沉的悲伤感,仿佛能感受到秋风中的凉意和落叶的无奈。它让人联想到孤独、失落和时间的流逝。
在个人的写作中,我曾用“哀飒”来形容一个秋天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枯黄的草地上,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哀飒的秋风,吹散了往日的繁华,留下一地的寂寞与回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落叶纷飞的树林,灰蒙蒙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哀飒的视觉效果。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缓慢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片段,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elancholy”,它也有悲伤和凄凉的意味,但“哀飒”更强调一种季节性的、与自然相关的哀愁。
“哀飒”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独特的韵味,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还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并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飒】
(形声。从风,立声。本义:风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飒,翔风也。 、 《广雅》-飒飒,风也。 、 《楚辞·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 、 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
【组词】
飒飖、 飒飒;飒剌剌
狂风拉物。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梦初回,燕尾翻风,乱飒起湘帘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