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00:46
“全本”一词通常指的是书籍、剧本、文献等的完整版本,即包含了所有内容、章节或部分的版本。在文学领域,全本通常与“节选”或“缩写”相对,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全本”一词源于汉语,由“全”和“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书籍多以手抄本形式存在,“全本”即指完整的抄本。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全本”逐渐指代印刷出版的完整书籍。
在**文化中,“全本”常与经典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强调其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的完整性。
“全本”一词给人以权威、全面和深入的印象,常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等正面情感联系在一起。
在大学期间,我曾参与翻译一部外国文学作品的全本,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全本”在保留原作精髓方面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翻开历史的书页,全本的篇章,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页都是时间的诗。”
在英语中,“complete edition”或“full version”对应“全本”,用法相似,都强调内容的完整性。
“全本”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指代内容的完整性,还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的价值。通过对“全本”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研究文学作品,同时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1.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