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4:58
保暖: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保持温暖,防止热量散失,使物体或人体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在日常生活中,它通常与衣物、材料或行为相关,旨在提供热量保护。
“保暖”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保”和“暖”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保持和温暖。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进步。
在不同的文化中,保暖可能与季节性节日、传统服饰或生活习惯有关。例如,在北欧国家,保暖衣物是冬季生活的必需品。
“保暖”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以及舒适的生活环境。它传递出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个人经历中,保暖可能与冬季的记忆相关,比如家人叮嘱要多穿衣服,或者在寒冷的夜晚享受一杯热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冬日的怀抱里,保暖的衣裳如母亲的拥抱,温暖而持久。”
想象一下穿着厚厚的毛衣,坐在壁炉旁,手中捧着一杯热巧克力,这种场景就是对“保暖”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保暖”可以翻译为“keep warm”或“insulate”,在不同的语言中,这个概念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保暖”是一个实用且情感丰富的词汇,它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描述了物理需求,也触及了情感和文化的层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交流和创作。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暖】
(形声。从日,爰(yuán)声。“煗”,从火,耎(ruǎn)声。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煗、作暖。-煖,温也。 、 《国语·鲁语上》-海多大风,冬煗。 、 《汉书·系传上》-孔席不煗。 、 《礼记·王制》-七十非帛不煖。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唐·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
【组词】
暖谷、 暖阳阳、 暖景、 暖丝、 暖煦、 暖意、 暖炉、 暖霁
使温暖。
【引证】
李直夫《虎头牌》-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组词】
暖心话、 暖耳、 暖酒、 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