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17:34
史传: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历史记载或历史传记。它结合了“史”(历史)和“传”(传记)两个字,意味着对历史人物或**的详细记录和描述。
在文学中,“史传”可能指的是一种文学体裁,专门用于记录和叙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历史记载、传记、史书 反义词:虚构、小说、神话
“史传”一词源自**古代,最早见于《史记》等古代史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中,包括现代的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
在文化中,“史传”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通过史传,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从而汲取教训和灵感。
“史传”这个词给我一种庄重和权威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史官和他们的严谨工作。阅读史传时,我常常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深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阅读过《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史传作品,这些书籍不仅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对**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史传”:
古卷翻开史传篇,
英雄事迹跃眼前。
千年风云一纸间,
传承文化永流传。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籍堆中翻阅着泛黄的史传,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厚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iography”(传记)和“historical record”(历史记载)。虽然词汇不同,但它们都承载着记录和传承历史的功能。
“史传”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历史学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它让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重视史传的价值,并尝试将其融入到我的创作和思考中。
1.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