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6:29
词汇“全受全归”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全受全归”可以理解为“完全接受并完全归还”,这可能涉及到某种责任或义务的完全承担和履行。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个字面意思进行。
“全受全归”字面意思是指完全接受某事物,并在某个时间点或条件下完全归还。这可能用于描述一种责任、财产或权力的转移和最终归还。
由于“全受全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财务管理中,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表示某人或某机构完全接受某种责任或财产,并在特定条件下归还。
由于“全受全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现代汉语中的“全”和“受”以及“归”组合而成的新词汇。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全受全归”可能被用来强调责任和义务的完全性和彻底性,特别是在涉及财产、权力或责任的转移时。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完全的责任和义务。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文件、正式协议或严肃的承诺。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法律或财务情境中。例如,在处理遗产或签署重要合同时,可能会涉及到“全受全归”的概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全受全归”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某事物的完全承诺和最终归还,以此来强调故事中的责任和义务主题。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抽象,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联想到正式的文件、严肃的会议或法律程序。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语言中,如英语中的“fully accept and return”。
“全受全归”是一个较为抽象和专业的词汇,它在特定领域和情境中可能有用。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在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需要强调完全责任和义务的情境中,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只闻古有孝子曾参,~,发肤无有毁伤者。
1.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2.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3.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4. 【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