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0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09:08
焦躁不安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情非常烦躁,无法安静下来。字面意思是指内心焦急,行为上表现出不安定和无法平静的状态。
焦躁不安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词源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焦躁不安常与压力和不确定性相关联。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容易感到焦躁不安,这与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有关。
焦躁不安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紧张、不安和恐惧。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表达,使其更加急躁和缺乏耐心。
在个人生活中,焦躁不安可能出现在等待重要消息或面临压力时。例如,在等待高考成绩公布时,许多学生会感到焦躁不安。
在诗歌中,可以将焦躁不安融入描述自然景象的诗句中,如“夜风轻拂,星辰闪烁,我的心却焦躁不安,如同夜空中飘忽的云。”
在英语中,焦躁不安可以对应为 "restless" 或 "anxious"。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来描述不安定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焦躁不安是一个描述人类情感状态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人的心理状态,对语言学*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就无端觉得有些~,脾气愈大了,议论愈纠纷了,章程愈渺茫了。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躁】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躁。-躁,疾也。 、 《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羽杀则躁。 、 《管子·心术》-躁者不静。 、 《易·说卦》-巽为躁卦。 、 、 《礼记·月令》。注:“动也。”-处必掩身毋躁。 、 《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狗赤股而躁。 、 《论语》。郑注:“不安静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韩非子·喻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组词】
躁暴、 躁妄、 躁忿、 躁扰、 躁静、 躁率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