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2:18
词汇“仪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理解。
“仪禽”字面意思是指用于仪式或祭祀的鸟类。在古代,某些鸟类因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而被用于**或官方的仪式中,如凤凰、鹤等。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仪禽”可能出现在描述宫廷仪式或祭祀活动的文本中。在现代语境下,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研究古代礼仪、**或文化的学术文章中。
“仪禽”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特定仪式用鸟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学术和历史研究的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鸟类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凤凰代表吉祥和权力,鹤代表长寿和优雅。因此,“仪禽”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意义。
提到“仪禽”,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和神秘的**氛围,带来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由于“仪禽”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仪禽”来增添历史的氛围:
金殿深处仪禽舞,
凤凰展翅映日红。
千年古韵今犹在,
一曲长歌诉衷情。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卷,画面中仪禽在仪式中翩翩起舞,伴随着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用于仪式的特殊鸟类,如印度的孔雀在某些**仪式中具有重要地位。
“仪禽”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象征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禽】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禽,走兽总名。 、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 《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 《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 、 《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六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汉·王充《论衡·遭虎》-虎亦诸禽之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