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22:26
士风: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士人的风度、风范或者行为准则。在古代**,“士”指的是读书人或官员,因此“士风”特指这些人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文化修养。
“士风”一词源于古代对士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士人的道德和行为标准。在现代,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讨论传统文化和历史时仍会被提及。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他们的行为和道德标准对社会有重要影响。因此,“士风”在历史上一直是评价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
提到“士风”,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文人的清高和独立,以及他们对道德和理想的坚持。这种联想带有一种崇高和敬仰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篇关于**古代文化的论文中使用过“士风”这个词,用以描述古代文人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士风如竹,坚韧不拔,历经风雨,依旧清高。”
视觉上,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文人的画像,他们身着长袍,手持书卷,面带微笑,显得风度翩翩。听觉上,可能是古琴的悠扬声音,伴随着古文的朗诵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entlemanly conduct”或“chivalr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指代一种高尚的行为和道德标准。
“士风”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它提醒我尊重和学*古代士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启发我在现代社会中保持高尚的品格和行为。
1.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