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05
“媚外求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过分讨好外国人或外部势力,以谋求个人或团体的利益和荣誉。它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种不健康的依赖或奉承行为,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中。
在文学作品中,“媚外求荣”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国家或民族尊严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分崇拜外国文化或制度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国际关系或商业,它可能指代那些为了商业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的公司或个人。
“媚外求荣”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形成较晚,主要在近现代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而出现。它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一些人对国际关系和民族自尊的复杂态度。
在**,这个词汇常常与民族主义情绪和对西方文化的复杂态度相关联。在某些历史时期,如晚清和民国时期,这个词汇被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或政治利益而牺牲国家尊严的行为。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背叛、不忠和自私。它可能引发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的人的愤怒和鄙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组织为了获得外国资源或认可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这时“媚外求荣”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媚外求荣的阴影下,民族的脊梁弯曲,灵魂的火焰黯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卑躬屈膝的人向外国人献媚的场景,这种形象能够很好地传达“媚外求荣”的负面含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owtow to foreign powers”或“sell out to foreign interests”,它们都传达了一种为了外部利益而牺牲自身原则的行为。
“媚外求荣”这个词汇在描述那些为了个人或团体利益而牺牲国家或民族尊严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这种不健康的行为,也提醒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保持自尊和自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健康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至关重要。
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1.
【媚】
(形声。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人。本义:爱;喜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媚,说也。 、 《诗·大雅·思齐》。传:“爱也。”-思媚周姜。 、 《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
【组词】
媚子、 媚好、 媚靥
2.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荣】
(形声。从木,荧省声。本义:梧桐。又金文字形,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荣,桐木也。 、 《尔雅》。注:“即梧桐。”-荣,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