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1:50
木梆:一种用木头制成的打击乐器,通常呈长方形或圆柱形,中间空心,用于敲击发出声音。在古代,木梆常用于夜间巡逻时作为信号或警报。
木梆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木”和“梆”组成,“木”指材质,“梆”指敲击声。在古代,木梆主要用于夜间巡逻和报时,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乐器。
在**传统文化中,木梆与夜间巡逻和更夫的形象紧密相关,象征着安全和秩序。在一些地方戏曲中,木梆也被用作道具,增强表演的氛围。
木梆声通常给人以古朴、宁静的联想,尤其是在描述古代生活场景时,能唤起一种怀旧和安宁的情感。
在参观古代村落时,曾听到过木梆声,那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秩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木梆声,悠悠传古韵,夜深人静时,思绪随风远。”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位更夫手持木梆,轻轻敲击,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打击乐器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如日本的“太鼓”,但木梆在**文化中的特定用途和象征意义是独特的。
木梆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梆】
(本义:木名)。
梆子,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用于巡更或聚众。
【引证】
《儒林外史》-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