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0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04:36
“梯愚入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引导愚昧的人进入圣人的境界。这个成语强调通过教育、引导或启发,使原本无知或愚昧的人达到高尚的道德和智慧水平。
在文学作品中,“梯愚入圣”常用来形容教育的力量或智者的引导作用,如在古代诗词或散文中描述师徒关系、教育过程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教育、道德提升或智慧传承的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心理学或哲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探讨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等问题。
“梯愚入圣”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强调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等,可以看到类似的教育理念和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教育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和道德修养被视为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梯愚入圣”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道德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智慧的光芒和道德的提升。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善,对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梯愚入圣”的意义。在他的引导下,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做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
老师如灯塔般指引,
梯愚入圣,
心灵之光,
照亮前行的路。
想象一位智者在山巅上,手持书卷,面带微笑,向下方的学子们传授知识。背景音乐可以是宁静而庄重的古典音乐,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点亮心灵的灯”(light the lamp of the mi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关于教育和启迪的重要性。
“梯愚入圣”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教育和引导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佛则不然,具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
1.
【梯】
(形声。从木,弟声。本义:便利人上下攀登(尤其建筑物)的用具或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梯,木阶也。 、 《史记·孟荀传》-为云梯之械。 、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身登青云梯。 、 《资治通鉴·唐纪》-梯而下之。
2.
【愚】
(会意。从心,从禺(yù)。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愚,戆也。 、 《周礼·司刺》-三赦,曰惷愚。 、 《诗·大雅·抑》-靡哲不愚。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圣,通也。 、 《管子·四时》-听信之谓圣。 、 《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睿作圣。 、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组词】
圣功、 圣子、 圣意、 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