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9:2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25:45
中巴公路:这个词汇指的是连接**和巴基斯坦的一条公路。具体来说,它通常指的是“喀喇昆仑公路”(Karakoram Highway,简称KKH),这是一条连接***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全长约1300公里。这条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之一。
中巴公路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其连接的两个国家——*和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的建设始于190年代,随着工程的进展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使用。
中巴公路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也是中巴友谊的象征。这条公路的建设和维护体现了两国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技术能力。
中巴公路可能让人联想到艰苦的建设环境、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冒险、合作和国际友谊的积极情感。
个人可能在中巴公路沿线旅行时体验到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色,或者在新闻报道中了解到有关这条公路的建设和维护的最新动态。
在诗歌中,中巴公路可以被描绘为一条连接心灵和文化的桥梁,象征着跨越地理和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中巴公路可能让人联想到崎岖的山路、壮观的山脉和沿途的风景。视觉上,可以想象到公路蜿蜒穿越山脉的景象;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车辆行驶的声音和自然环境中的风声。
在不同语言中,中巴公路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其基本含义和功能是相似的。在巴基斯坦,它被称为“Pak-China Friendship Highway”,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中巴公路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承载了文化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深化对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的理解。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 【公路】 市区以外的可以通行各种车辆的宽阔平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