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57:42
“微服出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穿着普通人的衣服,不暴露身份地外出巡视或考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古代帝王或高官为了了解民情、视察地方而不张扬身份,悄悄地进行访问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微服出巡”常被用来描绘君主的贤明和对民生的关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低调地进行调查或访问。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则用来具体描述古代政治实践中的一种行为模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微服出巡”更强调身份的隐蔽性和目的的私密性,而“微行”和“私访”则可能更侧重于行为的低调和非正式性。
“微服出巡”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宫廷文化,特别是帝王为了体察民情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历史叙述中,成为描述类似行为的固定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微服出巡”象征着君主的贤明和对民生的关怀,是儒家思想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具体体现。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政治实践,能够帮助君主更好地治理国家。
这个词汇给人以神秘和期待的感觉,因为它涉及权力与隐秘的结合。它也可能引发对于古代政治实践的好奇和对现代政治透明度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企业领导为了了解基层情况而进行的非正式访问,也可以用“微服出巡”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微服出巡夜未央,星光作伴月为邻。”
想象一位身着普通衣物的君主,在夜晚的街道上悄悄行走,四周是静谧的夜色和偶尔的虫鸣,这样的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宁静而神秘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可能包括“incognito”(拉丁语,意为“不知名”),用于描述某人隐藏身份的行为。
“微服出巡”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的一种政治实践,也体现了对权力运作方式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丰富我们的表达。
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巡】
(形声。从辵(chuò),川声。本义:到各地视察;巡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巡,视行也。 、 《虞书》。郑注:“行视所守也。殷制六年一巡守,周制十二年一巡守。”-五载一巡守。 、 《孟子》-巡守者,巡所守也。 、 《周礼·掌固》-昼三巡之。 、 《周礼·司谏》-巡问而观察之。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仆人巡宫。 、 《左传·襄公九年》-巡丈城。 、 《周礼·遂师》-宾客则巡其道脩。 、 《西游记》-师兄,我去巡山,你莫成跟我去听的? 、 《国语》-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
【组词】
巡风料哨、 巡梭、 巡环、 巡幸、 巡兵、 巡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