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2:08
仪典: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正式的仪式或典礼,尤其是在**、国家或社会活动中。它强调的是一种庄严、正式和有组织的活动,通常伴随着特定的仪式和礼节。
仪典一词源自汉语,其中“仪”指的是仪式或礼节,“典”则有经典或规范的含义。在古代,仪典多用于描述**或官方的正式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中,仪典常常与尊重传统、强调秩序和和谐有关。例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仪典,这些活动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
仪典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庄重、神圣和历史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在个人生活中,仪典可能与婚礼、毕业典礼或纪念活动等重要时刻相关联,这些时刻通常被视为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仪典”来描绘一个历史场景的庄严和宏大:
晨曦中,古老的仪典缓缓展开, 历史的钟声在风中回响。
仪典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建筑、庄重的音乐和整齐的队列,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视觉和听觉上都极为震撼的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仪典的形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的婚礼仪典可能包括交换戒指和宣誓,而东方的婚礼则可能包括更多的传统仪式和礼节。
仪典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正式的仪式和典礼,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传统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仪式和礼节。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