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16
“咏雪”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诗歌或其他文学形式来赞美或描述雪。它通常指的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即诗人或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雪的喜爱、赞美或对其特性的描绘。
在文学语境中,“咏雪”常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即是对雪的隐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文学作品或诗歌创作时可能会提及。
同义词:赋雪、赞雪、雪颂 反义词:无,因为“咏雪”是一个特定的文学行为,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咏”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歌唱或吟咏,而“雪”则是指自然界中的雪。两者结合,形成了“咏雪”这一词汇,用以描述通过诗歌来表达对雪的情感。
在**文化中,雪常常被赋予纯洁、高洁的象征意义,因此咏雪的诗歌往往也带有这样的文化内涵。在文人墨客中,咏雪也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主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咏雪往往让人联想到冬日的宁静、纯洁和美丽。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对生活的深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个人的生活中,咏雪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欣赏或创作诗歌时,这个词可以帮助表达对雪的特殊情感和美学追求。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寒风中,我咏雪,字字珠玑,句句冰心。”
咏雪可以让人联想到洁白的雪花飘落的画面,以及风吹过雪地的沙沙声,这些都是与雪相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praising snow”或“snow poetry”,但“咏雪”作为一个汉语词汇,带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咏雪”作为一个汉语词汇,不仅代表了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同时也能够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咏】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詠,歌也。或从口。 、 《虞书》。郑注:“谓歌诗也。”-搏拊琴瑟以咏。 、 《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陶斯咏。 、 《论语·先进》-咏而归。 、 班固《东都赋》-咏殷周之《诗》。
【组词】
咏士、 咏雪、 咏哦、 咏吟、 咏言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