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8:22
灵敏度(Sensitivity)是指对刺激反应的敏感程度,通常用于描述系统、设备或生物体对输入变化的响应能力。在不同的领域中,灵敏度可以指物理量的变化、化学反应的敏感性、生物体的感知能力等。
灵敏度一词源自拉丁语“sensus”(感觉)和“sensitive”(敏感的),在17世纪进入英语,最初用于描述生物体的感觉能力,后来扩展到物理和工程领域,用于描述系统的响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灵敏度常被强调为一种重要的个人素质,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中。高灵敏度的人通常被认为更能够理解和同情他人,这在强调情商和人际关系的文化中尤为重要。
灵敏度一词给人以积极、敏锐的联想,常与高效、精确和细致等正面特质相关联。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变化的快速适应。
在个人经历中,灵敏度可能体现在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或是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情感的细腻感知。例如,一个销售人员可能因为对客户需求的灵敏度而成功促成交易。
在诗歌中,可以将灵敏度比喻为“心灵的触角”,如:
她的心灵,如触角般灵敏,
在生活的海洋中,捕捉每一丝波澜。
灵敏度可以联想到高分辨率的图像或高保真的音频,如高清摄影中的细节展现或无损音乐中的纯净音质,这些都是灵敏度的体现。
在不同语言中,灵敏度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在德语中为“Empfindlichkeit”,在法语中为“Sensibilité”,都强调了对刺激的敏感反应。
灵敏度是一个多面向的词汇,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和生物系统的性能,也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灵敏度这一概念,有助于提升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变化的敏感性。
1.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2.
【敏】
(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敏,疾也。 、 《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组词】
敏给、 敏赡、 敏睿、 敏疾、 敏思、 敏才
3.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