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30
印摹: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复制或模仿某物的外观或形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模仿、复制或再现某物的特征或风格。
“印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雕刻或印刷过程中的复制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模仿或复制行为。
在某些文化中,“印摹”可能被视为一种学习或致敬的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缺乏原创性或创造力的表现。
“印摹”可能让人联想到学习、模仿和复制的过程,有时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特别是在强调原创性和创新的环境中。
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我曾尝试印摹一些大师的作品,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技巧和风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触如印摹,细腻地捕捉了晨曦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作的复制过程,或者一段音乐中模仿某种乐器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imitation”或“copy”,德语中的“Nachahmung”,都有类似的含义,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印摹”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涵盖了从简单的复制到复杂的模仿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其多样的用法和语境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摹】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摹,规也。 、 《汉书·高帝纪下》。邓展曰:“若画工规摹物之摹。”-规摹宏远矣。 、 《太玄法》-摹法以中克。 、 《汉书·扬雄传》-三摹九据。 、 韩愈《画记》-余之手摹也。 、 韩愈《毛颖传》-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 《琅琊代醉编》-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
【组词】
摹帖、 摹版、 摹印、 摹肖、 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