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28:37
“坏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道德败坏、行为恶劣的人。在社会伦理和道德评价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那些违反社会规范、法律或道德准则的人。
“坏人”这个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长期的使用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其用法和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坏人”通常与“好人”相对,强调道德评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更加多元化,有时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情感色彩。
“坏人”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欺骗和伤害。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能会影响听者的情感反应和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行为不端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用“坏人”来形容他们。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遇到不文明行为的人,我们可能会私下称其为“坏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坏人”融入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中:
在这繁华的都市里,
坏人潜伏在每个角落,
他们的笑容背后,
隐藏着无尽的阴谋。
在英语中,“坏人”可以对应为“villain”或“bad person”。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坏人”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强调道德和行为的负面性。
“坏人”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情感和社会意义。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维性和复杂性。
1.
【坏】
(形声。从土,褱(huái)声。古代建筑物主要以土建造,故从“土”。本义:倒塌(指建筑物遭到破坏)。按:古代“坏”与“壞”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坏”,本读作pēi,是个从土、不声的形声字,指“未烧过的砖瓦、陶器”。现在“壞”简化为“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毁也。-坏,败也。 、 《尔雅·释诂》-坏,毁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坼也,自颓曰坏。”-坠坏城郭。 、 《左传·文公十三年》-大室之屋坏。 、 《论衡·佚文》-恭公坏孔子宅以为宫。 、 《韩非子·说难》-天雨墙坏。 、 《吕氏春秋·察今》-而坏都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室坏不修。
【组词】
坏山、 坏决、 坏溃、 坏压、 坏裂、 坏颓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