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5:51
悖逆不轨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词组成:“悖逆”和“不轨”。
结合起来,悖逆不轨 描述的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行为,既违背了社会规范,又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
悖逆不轨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悖逆”和“不轨”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词分别有明确的意义,组合后强化了负面行为的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悖逆不轨** 通常与不忠不孝、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是受到严厉谴责的。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破坏、混乱和不稳定。它可能引发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或对社会秩序的担忧。
在现实生活中,悖逆不轨 可能用于描述那些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如欺诈、盗窃等。
在诗歌中,悖逆不轨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挑战传统、追求自由的灵魂:
在古老的城墙下,悖逆不轨的灵魂, 燃烧着对自由的渴望, 挑战着千年的束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ebellious and unlawful" 或 "insubordinate and criminal",但这些表达没有悖逆不轨 在中文中那种强烈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悖逆不轨 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性质,还反映了社会对这些行为的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1.
【悖】
(形声。从心,孛(bèi)声。本义:违反,违背)。
同本义。
【引证】
《荀子·正名》。注:“违也。”-悖其所辞。 、 《礼记·月令》。注:“犹逆也。”-毋悖于时。 、 《韩非子·定法》-故新相反,前后相悖。
【组词】
悖言、 悖暴、 并行不悖
2.
【逆】
(形声。从辵(chuò),屰(nì)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左传·成公十四年》-宣公如齐逆女。 、 《国语·周语上》-上卿逆于境。 、 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 陶潜《自祭文》-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组词】
逆战、 逆厘、 逆劳、 逆暑、 逆视、 逆送、 逆女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轨】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轨,车辙也。 、 《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经涂九轨。 、 《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车不得方轨。 、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组词】
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