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44:23
“悚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恐惧或震惊而引起的内心震动或情绪波动。它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极端或异常情况时的反应,如恐怖、惊悚、不安等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悚动”常用于描述人物在遭遇恐怖**或听到令人震惊的消息时的内心反应。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些极端情绪体验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恐怖电影评论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分析人的情绪反应。
同义词:惊恐、震惊、惊骇、惊悚 反义词:平静、安宁、镇定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强弱,例如“惊恐”可能比“悚动”更强烈,而“震惊”则可能更多指对意外**的反应。
“悚动”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反映了人们对恐惧和震惊情绪描述的精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悚动”可能与特定的恐怖故事、电影或**相关联,成为讨论和分析的对象。例如,在万圣节期间,与“悚动”相关的恐怖电影和故事会更加流行。
“悚动”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如不安、恐惧或紧张。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未知或危险的情况,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个人经历中,可能在与恐怖电影、惊悚小说或真实生活中的紧急**相关的情境下,会使用或体验到“悚动”这种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风声悚动,树影婆娑,似鬼魅潜行。”
结合图片,如一张描绘恐怖场景的图片,可以增强“悚动”的视觉联想。听觉上,恐怖电影的背景音乐或突然的噪音可以引发“悚动”的听觉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hilling”或“terrify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类似的恐惧和震惊的情绪。
“悚动”是一个描述极端情绪反应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精确地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情感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悚】
(形声。从心,束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悚,惧也。 、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人君闻此,可以悚惧。
【组词】
悚怯、 悚愧、 悚栗、 悚骇、 悚异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