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0:04
早育: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女性在相对年轻的年龄(通常指未满20岁)就生育孩子。这种现象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接受程度。
早育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思,即“早”和“育”的结合。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也在不断演变,特别是在讨论女性权利和生育自主权时。
在某些文化中,早育被视为传统和家族延续的一部分,而在现代社会,它更多地与教育、经济独立和个人发展相关联。社会对早育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更加强调女性的自主选择和生育健康。
提到早育,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责任、挑战和牺牲。它也可能引发对女性权利和生育自主权的讨论,以及对社会对年轻母亲支持程度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早育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家庭、个人选择和社会期望。例如,一个年轻母亲可能需要面对教育、职业发展和社会支持的挑战。
在诗歌中,早育可以被描绘为一种生命的早春,既有新生也有挑战:
早春的芽,破土而出, 生命的早育,带着希望与忧愁。 年轻的母亲,手握未来, 在风雨中,她学会了坚强。
早育可能让人联想到年轻的母亲抱着婴儿的温馨画面,或是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新生儿的面庞上。音乐上,柔和的旋律可能与早育的温柔和希望相呼应。
在不同文化中,早育的接受程度和含义各不相同。例如,在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早育可能更为普遍,而在西方国家,晚育和高龄产妇更为常见。
早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文化、健康、经济和个人选择等多个方面。了解和讨论早育不仅有助于增进对女性权利和生育自主权的认识,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对年轻母亲的支持和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育】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育,生也。 、 《书·盘庚》-无遗育。 、 《国语·晋语》-至如今不育。 、 《国语·周语》-子孙蕃育之谓也。 、 《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组词】
节育、 育孕、 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