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26:08
“下文”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文章、文本或对话中紧随其后的部分。它强调的是在某个特定点之后的文本内容,通常用于指示读者或听者接下来应该关注的内容。
“下文”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文”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下面”和“文字”或“文本”。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用于指示文本的后续部分。
在中文文化中,“下文”常常与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相关联,读者或听众期待通过了解“下文”来获得完整的信息或故事情节。
“下文”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期待和好奇的情感,它激发人们对未知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阅读小说时,我经常期待作者如何通过“下文”来展开故事情节,这种期待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使用“下文”来构建一种悬念,例如:“月光洒落,静谧的夜,下文的诗句,将揭晓秘密。”
想象一下,当你听到“下文”这个词时,可能会联想到翻书的沙沙声,或者是电影中即将揭晓的悬念音乐。
在英语中,“下文”可以对应为“the following text”或“what follows”,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指向文本的后续部分。
“下文”这个词汇在中文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指示和引导作用,它不仅帮助构建文本的连贯性,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下文”能够增强我的沟通效果和文本的吸引力。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