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1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18:32
下晌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特别是在北京话中较为常见。字面意思指的是下午的时间段,通常是指中午过后到傍晚之前的时间。在现代标准汉语中,这个词并不常用,更常见的表达是“下午”。
在口语中,下晌 常用来指代下午的某个具体时间段,如“下晌三点”指的是下午三点。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营造一种地方特色或时代感,尤其是在描写老北京或北方农村生活的作品中。在专业领域,这个词的使用较少,主要还是在日常交流中。
下晌 的词源较为传统,与古代的时间划分*惯有关。在古代,一天被划分为多个时辰,下晌 可能源自对这些时辰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指代下午的时间段。
在北方,特别是农村地区,下晌** 这个词仍然被广泛使用,它反映了当地的生活节奏和时间观念。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被更通用的“下午”所替代。
下晌 这个词给人一种温馨、悠闲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下午茶、家庭聚会或是乡村的宁静时光。
在我的生活中,下晌 这个词并不常用,但在阅读一些描写北方生活的文学作品时,这个词会让我感受到一种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诗歌中,下晌 可以用来营造一种怀旧或宁静的氛围:
下晌的阳光洒在老槐树上, 影子拉长,时光静好。
下晌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悠扬的鸟鸣和宁静的乡村景象。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对应的时间段通常用 "afternoon" 来表示,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下晌 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反映了特定地区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晌】
白天。
【引证】
粱斌《红旗谱》-春兰!没晌没夜的,你干什么哩?
片刻,一会儿。泛指比较短的一段时间。
【引证】
王实甫《西厢记》-半晌恰方言。
【组词】
半晌、 一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