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18
“乌集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乌鸦一样聚集在一起的交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因为某种共同利益或目的而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往往缺乏真诚和深度,一旦利益消失,关系也会随之瓦解。
在文学作品中,“乌集之交”常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的朋友或盟友,揭示他们关系的脆弱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因为工作或某个项目而暂时合作的人际关系。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某些政治联盟或社会团体的性质。
同义词如“临时盟友”强调了关系的短暂性和实用性,而反义词如“金石之交”则强调了关系的坚固和长久。
“乌集之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人际关系的观察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类型人际关系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真诚和持久的人际关系,因此“乌集之交”往往带有贬义色彩。在现代社会,随着人际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更加广泛,但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负面含义。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虚伪和不可靠的人际关系。在表达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警示他人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表面上的朋友。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他们因为某个项目而聚集在一起,项目结束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这种关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乌集之交”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繁华的都市里,人们如乌集之交,匆匆相遇,又匆匆别离。”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群乌鸦在树枝上聚集,然后又突然飞散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乌鸦的叫声,给人一种不安和短暂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但它更多强调的是相似性,而不是关系的短暂性。
“乌集之交”这个词汇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现象,即基于利益而非真诚的交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澔。
1. 【乌】
2.
【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集,群鸟在木上也。 、 《尔雅》-集,会也。 、 《诗·唐风·鸨羽》-集于苞栩。 、 《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组词】
集隼、 集凤
引申为停留。
【引证】
《国语》-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 《孟子·梁惠王上》-齐集有其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 、 《聊斋志异·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