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7:27
词汇“[刲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刲股”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刲股”的字面意思是割下大腿上的肉。在古代,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牺牲行为,常用于表达忠诚或孝道。例如,为了救治父母的疾病,子女可能会割下自己的肉来作为药材。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刲股”常被用来描绘极端的孝行或忠诚。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所代表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已极为罕见。
“刲”字的本义是割、切,而“股”指的是大腿。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其极端和不常见的性质,逐渐从日常语言中消失。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刲股”这样的行为虽然在现代看来极端,但在古代却被视为孝道的极致表现。
提到“刲股”,可能会让人感到震惊和敬佩,因为它代表了极端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因此也会引起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差异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刲股”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用到,因为它所代表的行为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法律规范。
在创作中,可以将“刲股”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表达极端的爱或牺牲。例如,在小说中描述一个角色为了救另一个角色而做出极端的牺牲。
由于“刲股”是一个较为血腥和极端的词汇,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刑罚或极端的忠诚行为,这种联想可能会伴随着一种沉重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极端牺牲行为也有所记载,但具体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可能会有其他形式的极端自我牺牲行为。
“刲股”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孝道和忠诚的极端追求。通过学和了解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思现代社会对于牺牲和奉献的不同理解和接受程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生僻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刲】
宰杀,刺。
【引证】
《说文》-刲,刺也。从刀,圭声。 、 《广雅》-刲,屠也。 、 《国语·楚语》-刲羊击豕。 、 《礼记·内则》-刲之刳之。 、 《仪礼·少牢礼》-司马刲羊。 、 《易·归妹》-士刲羊无血。
【组词】
刲刺、 刲剔、 刲宰
割取。
【引证】
《战国策·齐策》。注:“取也。”-刲魏之东野。 、 《聊斋志异》-自出白刃,刲膺授僧。
【组词】
刲刳、 刲股
2.
【股】
(形声。从肉,殳(shū)声。本义:大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股,髀也。 、 《论语·宪问》疏-膝上曰股,膝下曰胫。 、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 《史记·酷吏列传》-余皆股栗。 、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组词】
股掌、 股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