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38
“乱祸”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混乱和灾难。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伴随着不幸或灾难的发生。
在文学作品中,“乱祸”可能用来描绘战争、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等场景,强调这些带来的混乱和破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形容个人生活中的不幸,如家庭纷争或个人遭遇的困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于分析和讨论特定历史时期或社会现象中的混乱和灾难。
同义词中,“灾难”和“祸害”更侧重于不幸和破坏,而“混乱”和“动荡”则更强调无序和不安定。反义词则表达了与“乱祸”相反的状态,即有序和安宁。
“乱祸”由两个汉字组成,“乱”字古义为无序、混乱,“祸”字则指不幸或灾难。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混乱和灾难的复合词。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各种不幸的**。
在文化中,“乱祸”常常与天灾人祸相联系,被视为不祥之兆。在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发生时,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会增加,反映了人们对这些的恐惧和不安。
“乱祸”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痛苦、损失和不安。它可能触发人们对过去不幸经历的回忆,或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乱祸”:
在那乱祸的年代,
星辰失序,大地颤抖,
人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希望在废墟中重生。
视觉上,“乱祸”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景象,如倒塌的建筑物、混乱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哭喊声、警报声和混乱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aos and calamity”,它们在描述混乱和灾难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乱祸”这个词在描述不幸和混乱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的严重性,还反映了人们对此类的情感反应。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2.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