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19:24
“太岳”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高大的山岳,尤其是指那些具有重要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山脉。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极大的山”或“至高的山”。
在文学中,“太岳”常用来形容山的高大和雄伟,如“太岳之巅,云雾缭绕”。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山脉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它能够传达一种庄严和宏伟的感觉。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旅游学,“太岳”可能特指某座著名的山脉,如**的五岳之一。
同义词中,“崇山”强调山的崇高,“峻岭”强调山的险峻,“高山”则是一个更通用的词汇。反义词则与“太岳”形成鲜明对比,指的是地势平坦或低洼的地区。
“太岳”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山的崇拜和尊敬。在古代文献中,“太岳”常用来指代那些被视为神圣的山脉,如泰山、华山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其他高大山脉的描述中。
在文化中,“太岳”常常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联系在一起,这些山脉在历史上被赋予了特殊的**和文化意义。人们常常在这些山脉上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纪念。
“太岳”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宏伟和神圣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有幸登顶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太岳”的山脉。站在山顶,四周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这种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太岳”这个词所蕴含的宏伟和神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太岳”:
太岳之巅,云海翻涌, 星辰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山风呼啸,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我在峰顶,与天地对话。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巍峨的山峰耸立在云海之上,阳光洒在山体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耳边仿佛能听到山风的呼啸和鸟儿的鸣叫,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太岳”的壮丽和宁静。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大山”(Mountain)或“高峰”(Peak),但这些词汇可能缺乏“太岳”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太岳”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这个词不仅描述了山的高大和雄伟,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岳】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嶽”字从山,狱声。本义:高大的山)。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引证】
《说文》。按,唐虞四岳,至《周礼·大宗伯》,始有五岳之名。-嶽,东岱、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巡狩所至。从山,狱声。古文从山,象高形,今作岳。 、 《诗·大雅·崧山》-崧高维岳,骏极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