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36
叛变:指背叛自己的一方,投向敌对的一方或者采取敌对行动的行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涉及到忠诚的丧失和对原有立场的彻底否定。
叛变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叛”和“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叛变多指军事上的背叛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背叛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叛变被视为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破坏了信任和忠诚的基本原则。在社会背景中,叛变可能导致严重的个人和社会后果,如法律制裁和社会排斥。
叛变一词往往引起负面情感,如愤怒、失望和背叛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背叛的痛苦和信任的破坏。
在个人生活中,叛变可能发生在朋友之间、工作团队中或家庭关系里。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你的信任,这种经历可能深刻影响你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在诗歌中,叛变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冲突和道德的挣扎:
在忠诚的海洋中,我叛变了自我, 寻找那未知的岸,抛弃了旧日的锚。
叛变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夜晚、紧张的音乐和背叛的场景,如电影中常见的背叛情节,伴随着悬疑的音乐和紧张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叛变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背叛和转变立场——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betrayal”和“defection”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叛变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复杂性和道德挑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通过对叛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和忠诚的重要性。
1.
【叛】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叛,乱也。 、 《楚辞·逢纷》-信中涂而叛之。 、 《左传释例》-叛者,反背之辞也。 、 《汉书·五行志》-侯不朝,兹谓叛。 、 《公羊传·定公八年》-叛者五人。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皆叛之。
【组词】
众叛亲离;反叛、 叛道、 叛败、 叛镇、 叛附、 叛服、 叛降
零乱的。
【引证】
《文心雕龙》-约则义孤,博则辞叛。
2.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