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6:28
“尹邢避面”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尹和邢两位官员为了避免见面而采取的措施。基本含义是指为了避免冲突或尴尬,有意回避见面。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在政治或社会冲突的背景下。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回避行为,无论是出于礼貌还是为了避免不愉快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回避行为。
同义词:避而不见、躲闪、回避 反义词:正面交锋、直面、迎难而上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尹邢避面”更强调有意为之的回避,而“避而不见”可能更多指无意或偶然的错过。反义词则强调直接面对问题或冲突的态度。
“尹邢避面”直接来源于历史**,尹和邢是春秋时期的两名官员,因为政治原因避免见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社交回避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避免直接冲突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礼貌。因此,“尹邢避面”在社会交往中被视为一种策略,尤其是在处理敏感或复杂的人际关系时。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人际关系中的隐秘和策略。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谨慎和小心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工作上的分歧而采取“尹邢避面”的情况。这种回避虽然暂时避免了冲突,但也影响了团队的沟通和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将“尹邢避面”用于描述两位恋人因为误会而故意避开对方,增添诗意的复杂性和深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人在不同的房间里,通过窗户偷看对方,但始终不直接见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略带忧伤的旋律,来表达这种回避和渴望交织的情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voiding eye contact”或“giving someone a wide bert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回避的意图。
“尹邢避面”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际交往中的策略和智慧,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冲突时的自然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况。
西汉时期,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和邢夫人,对他们照顾有加。为了避免她们互相倾轧,下诏书让她们不得见面。后来尹夫人请求汉武帝让她见一见邢夫人,汉武帝考虑再三同意了她的要求。相见后,尹夫人低头痛苦,自叹不如邢夫人
你听说~的故事吗?
1.
【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尹,治也。 、 《左传·定公四年》-以尹天下。
【组词】
尹京、 尹祭
旧时官名。
【引证】
《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不以非郑尹。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拥至尹前。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卿尹。
【组词】
府尹;京兆尹;尹氏、 尹寺、 尹长
2. 【邢】 古国名 。姬姓。公元前11世纪周公之子所封的诸侯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公元前662年,齐桓公曾迁邢于夷仪(今山东省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 姓。
3.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4.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