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8:08
摧坚毙敌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动词性词语组成:“摧坚”和“毙敌”。其中,“摧坚”意指摧毁坚固的防御或强大的敌人,“毙敌”则指杀死敌人。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摧毁坚固的防御并杀死敌人,通常用来形容在战斗或竞争中彻底击败对手。
在文学作品中,摧坚毙敌 常用来描述英勇的战士或英雄在战斗中的壮举,强调其力量和决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或策略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强调战术的成功和敌人的彻底失败。
同义词:
反义词:
摧坚毙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强调彻底击败对手的场合。
在文化中,摧坚毙敌** 体现了对勇气和决心的推崇,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英雄故事和现代的励志故事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胜利感和成就感,联想到的是英勇无畏、决心坚定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最大的勇气和力量。
在个人生活中,摧坚毙敌 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要有决心和勇气去克服障碍。
在诗歌中,可以将 摧坚毙敌 融入描述英雄战斗的场景,如:
在风暴的中心,他如雷霆般降临,
摧坚毙敌,无人能挡其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昂的战斗进行曲,增强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hatter the enemy's defenses and defeat them utterly",虽然不如 摧坚毙敌 简洁,但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摧坚毙敌 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简洁有力,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是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尔能躬将士徒,摧坚殪敌,斩捕甚众,鼓行无前。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坚】
(会意。从臤(qiān),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引证】
《说文》-坚,刚也。 、 《广雅》-坚,坚土也。 、 《九章算术·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 、 《韩非子·五蠹》-铠甲不坚。 、 《战国策·燕策》-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 、 《孟子·公孙丑下》-非不坚利。 、 《史记·陈涉世家》-披坚执锐。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砚冰坚。
【组词】
坚瓠、 坚冰、 坚顽、 坚确、 坚滑、 坚润
3.
【殪】
(形声。从歺è,壹声。歹,剔肉残剩的骨头,与“死”有关。本义:死)。
同本义。
【引证】
《三国演义》-暴逆并殪,以渐冰消。
【组词】
殪没
4.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