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10
“摧屈”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摧”和“屈”。字面意思上,“摧”意味着破坏、摧毁,而“屈”则意味着屈服、弯曲。结合起来,“摧屈”通常指的是迫使某人或某物屈服或崩溃,强调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压迫或破坏。
在文学作品中,“摧屈”常用来描述人物在逆境中的心理状态或身体上的压迫,如“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始终没有摧屈”。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强烈的压迫或挑战时,人们可能会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个体或群体在面对极端压力时的反应。
“摧屈”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摧”和“屈”两个意义相近的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摧”字来描述破坏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摧屈”作为一个复合词,逐渐被用来描述更广泛的心理和物理上的压迫。
在文化中,“摧屈”常常与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相联系。这种精神在历史和文学中被广泛赞扬,如《孟子》中提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强调了在逆境中坚持的重要性。
“摧屈”这个词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挑战。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坚持和抵抗的思考,同时也可能引起对压迫和不公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如“在失业的压力下,我没有选择摧屈,而是积极寻找新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摧屈不了那棵老树,岁月雕刻了它的坚韧。”
视觉上,“摧屈”可能让人联想到被风吹弯的树木或被重物压弯的金属。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声或金属断裂的声音,这些都强化了“摧屈”的物理和心理压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k down”或“crush”,虽然这些词在语义上与“摧屈”相似,但在文化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摧屈”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也深刻地反映了心理上的压迫。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