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5:18
“千状万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物或情况非常复杂多样,变化多端,难以捉摸。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的状态或形态千变万化,极其繁复。
在文学作品中,“千状万端”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变幻莫测,如山川、云雾等。在口语中,可以用来描述人的情绪或行为的多变,或者某个**的复杂性。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以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义词:变幻莫测、千变万化、错综复杂 反义词:一成不变、简单明了
同义词“变幻莫测”强调变化的不确定性,“千变万化”强调变化的多样性,“错综复杂”强调结构的复杂性。反义词“一成不变”强调稳定不变,“简单明了”强调简单直接。
“千状万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事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在**文化中,“千状万端”常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壮丽和神秘,也用来形容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在社会背景中,它可以用来描述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神秘和探索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美丽和人类的复杂性,激发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用“千状万端”来形容一个朋友的性格,他总是能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各种情况,让人难以预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千状万端的云,绘出天空的诗篇,每一朵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片变幻莫测的云海,或者一幅描绘复杂图案的画作。在音乐中,可以是一首节奏多变、旋律复杂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ried and complex”或“multifaceted”,但这些表达没有“千状万端”那种诗意和深邃的感觉。
“千状万端”这个词汇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复杂多变的事物。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成语。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某忧痛愁苦,千状万端,书所以不能具。
1.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2.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端】
(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立容直也。”-端,直也。 、 《广雅·释诂一》-端,正也。 、 《礼记·祭义》-以端其位。 、 《礼记·王藻》-端行颐霤如矢。 、 《礼记·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
【组词】
端行、 端拱、 端伟、 端端、 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