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0:1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0:16:33
凝肃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凝”和“肃”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气氛或态度严肃、庄重,且具有一定的凝聚力。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氛围或者人的表情、态度等。
“凝肃”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较为古老,主要由“凝”和“肃”两个字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凝肃”常与庄重、严肃的场合相关联,如官方仪式、重要会议等。这种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增强仪式感和权威性。
“凝肃”一词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情感反应,常让人联想到正式、权威的场合。在表达时,使用“凝肃”可以增强语句的正式感和权威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上感受到“凝肃”的氛围,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和尊重,这种氛围有助于提升会议的质量和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凝肃”来形容夜晚的宁静和深沉:
夜幕低垂,星辰凝肃,
万籁俱寂,思绪悠长。
在英语中,与“凝肃”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olemn”或“grave”,它们在描述庄重、严肃的氛围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凝肃”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庄重、严肃的氛围,还蕴含了凝聚力和权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凝肃”可以增强语句的正式感和权威性,提升表达的效果。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训文》-肃,持事振敬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 、 《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 、 《国语·楚语》-又能齐肃衷正。 、 《国语·周语》-宽肃宣惠。 、 《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 、 《后汉书·邓皇后传》-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
【组词】
肃敬、 肃迓、 肃奉、 肃括、 肃修、 肃如、 肃服、 肃然、 肃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