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1:3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1:30:21
“五月飞霜”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五月(通常是春季)出现霜冻的现象。在基本含义上,它描述了一种异常的气候现象,即在不应该出现霜冻的季节出现了霜冻,通常用来比喻不正常或不合时宜的事物。
“五月飞霜”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异常气候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不正常或不合时宜的事物。
在**文化中,五月通常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出现霜冻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在文学和口语中常用来象征不幸或悲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惊讶和不安,因为它打破了自然规律,让人感到事情可能不会顺利发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五月飞霜的情况,那是在我家乡的一次异常寒冷的五月,许多农作物因此受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月飞霜,打破了春的宁静,带来了未知的忧愁。”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到一片本应绿意盎然的田野被白霜覆盖的景象;听觉上,可能是清晨寂静中霜冻的细微声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类似的异常气候现象,但其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五月飞霜”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气候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4.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