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1:46
词汇“日曛月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引申含义出发。
“日曛月塞”字面意思是指太阳和月亮都被遮挡,无法看见。其中,“曛”意为昏暗,“塞”意为堵塞、阻碍。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天气或环境状况,导致自然光线的极度缺乏。
由于“日曛月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描述极端自然现象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营造一种压抑、神秘或末世的氛围。
由于“日曛月塞”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日曛”和“月塞”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以形容一种极端的自然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日曛月塞”可能被用来象征困难、挑战或逆境,尤其是在描述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时。
这个词汇可能带给人一种压抑、不安或恐惧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描绘了一个缺乏光明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极端天气或环境问题时,可以用来增强描述的力度和氛围。
在创作中,可以将“日曛月塞”用于描述一个末日后的世界,人们在黑暗中寻找希望和光明。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个被沙尘暴或浓雾覆盖的城市,太阳和月亮完全被遮挡的景象,带来一种沉重和不安的视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类似的自然现象或情感状态。
“日曛月塞”是一个描述极端自然现象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可以发挥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堙】
(形声。从土,垔(yīn)声。《说文》本作“垔”,从土,西声。本义:堵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俗作堙,作陻。-垔,塞也。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堙木刊。 、 《国语·周语》-堕高堙庳。 、 《国语》-夷灶堙井。
【组词】
堙圮、 堙窒、 堙绝、 堙塞
3.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4.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