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32
词汇“[敕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敕身”字面意思是指对臣子的身体或行为的命令或指示。在古代,的命令称为“敕”,“身”则指身体或行为。因此,“敕身”可以理解为**对臣子的身体或行为的直接命令或规范。
“敕”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的命令,而“身”则指身体或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敕身”这一用法逐渐被更现代的词汇所取代,如“命令”、“指示”等。
在古代,的权威至高无上,“敕身”体现了**对臣子的绝对控制和权威。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皇权的集中。
“敕身”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严肃氛围和臣子们的谨慎态度。它可能带来一种权威、严肃和不可违逆的情感反应。
在现代生活中,“敕身”这一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古代历史或阅读古代文献时,可能会遇到并需要理解其含义。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敕身”一词来增强古代宫廷的氛围和**的权威感。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敕身”一词所蕴含的古代皇权和臣子的服从。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中世纪欧洲的“王命”(Royal Decree),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威和臣民的服从。
“敕身”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皇权的特点和臣子的服从。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1. 【勑】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