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19:41
词汇“[吁咈都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实际上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使用中已经非常罕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可能需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入手。
“吁咈都俞”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源自《尚书·禹贡》。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帝王在朝会上听取臣子的意见,表示君臣之间和谐共商国事。其中,“吁”是表示同意的声音,“咈”是表示反对的声音,“都”和“俞”都是古代的语气词,表示肯定和赞同。
由于该成语的古老性,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古典文学作品或专门研究古代汉语的学术文章中。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作品中几乎不使用。
“吁咈都俞”源自《尚书》,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表达,用以描述古代政治生活中的理想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被视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成语“吁咈都俞”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于君臣和谐、共商国事的理想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古典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朝廷的严肃氛围和君臣之间的互动。
由于该成语的罕见性,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汉语或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时,可能会遇到并学这个成语。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吁咈都俞”来描绘古代朝廷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结合古代朝廷的画像或影视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吁咈都俞”所描绘的场景。听觉上,可以想象古代朝会上的对话和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政治理想和君臣关系的讨论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吁咈都俞”作为一个古老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种理想状态。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都俞吁咈,荣名动百僚;进退周旋,治道期千载。
1.
【吁】
呼天而告。
【引证】
《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
【组词】
吁天、 吁号、 呼吁
2.
【咈】
不服从或不顺从。
【引证】
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谏争》-咈人之耳,违人之意。
3.
【都】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引证】
《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周礼》-距闰王百里为都。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组词】
都鄙、 都家、 都亭、 都甸
4.
【俞】
(会意。从亼(jí),从舟,从刂,刂水也。”本义与造船有关,不详)古代挖空树木做船。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空中木者,舟之始-俞,空中木为舟也。